比如说1994年有很多的资金一直在追求资产,推高了资产的价位,形成了泡沫,美国的股市现在又涨到了一个高点

从贸易顺差来讲,今年仍然能够达到2.7%左右,就是纯粹靠外贸拉动中国经济的部分,2007年是8.8%。一个十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相当于美国GDP的65%到70%,靠出口拉动的动力越来越小了。

VETEMENTS 正式发布 2017 秋冬系列第二波潮流单品

我的观点属于第二类,可能是少数派。因为金融不光是杠杆,金融还是一个标杆,一旦这个市场的成型利率变化,一旦市场利率变化,整个企业的未来价值都会重估。百姓的投资,自己个人财富投资或者保值增值的兴奋点已经从房地产投资转向了金融投资。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地产 金融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房地产此时此刻的敏感度、影响力比3、4年前增长速度比较高的时代更大。

二、未来若干年金融会对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经济增长态势。下面我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到底房地产还需要多少时间能够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我个人做了一点非常粗浅的研究,基于这个研究,我倾向认为这一轮房地产调整恐怕不像2008年末到2009年大概几个月能够调整过来,尽管9月底限购政策已经基本退出,我的观点是这一轮调整时间比较长,恐怕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拉美地区而言,只有人口规模较小的智利和乌拉圭于2012年跨入高收入行列。

如果把数据不齐备的经济体也考虑进来,还有另外29个经济体在20年以上时间内累积通胀率也达到100倍以上,其中只有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最近几年跨入高收入行列,其余的26个均处于中等收入或低收入行列中。1960—2012年间数据齐备的经济体中,累积通胀超过100倍的有32个,除了冰岛一直属于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外,只有希腊、韩国、乌拉圭和智利等人口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先后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而其他27个均处于中等收入或低收入行列。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这个结论表现得更加明显。除这些拉美经济体之外,安哥拉在1985—2012年,白俄罗斯在1990—2012年,累积通胀率也分别高达130亿倍和6270万倍。

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金属本位货币被放弃之后,通货膨胀几乎成了各国常态,不少经济体甚至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前的高通货膨胀,许多年份的通胀率在30%—90%,累积通胀率为1070倍。

VETEMENTS 正式发布 2017 秋冬系列第二波潮流单品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拉美的人口大国巴西、阿根廷(1960—2006年)、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仅分别累积增长231%、66%、158%、193%和8%。而同期刚果民主共和国、巴西和阿根廷年均通胀率依次为105.3%、91.5%和74.5%。按照2005年的美元计算,1960年全球人均GDP是3030美元,2012年是7750美元,增长了1.6倍。笔者沿用同样的方法,用截至目前的最新数据重复了弗里德曼的工作,发现两条曲线仍然是缠绕在一起的铁丝

金砖银行设立初衷之一就是推动成员国在经济交往中实施本币结算,以减轻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在掌控全球金融秩序近70年之后,由欧美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迎来了真正的挑战者。随着金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构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平分天下的新格局已不是梦想。另一方面,就国际货币体系目标而言,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都力求建立一个国际收支的自动平衡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经济增速显著快于发达国家,世界经济格局南升北降。今年7月,金砖五国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VETEMENTS 正式发布 2017 秋冬系列第二波潮流单品

同时又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使其不负责任地滥用权力,疯狂透支信誉,毫不顾忌地开动印钞机,推动全球货币供给迅速膨胀,导致流动性泛滥,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近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14年全球年会在北京召开,人民币国际化成为重要议题,不仅专门举办了人民币国际化分论坛,而且在国际货币体系论坛上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议题之一。

与此同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难以适应当前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金砖银行的建立,看似一小步,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步,被视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投融资主体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美国巧妙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的原罪,进而成功绑架了世界经济。特别是牙买加体系实行浮动汇率机制,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无序的状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近61%。

然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自动调节机制屡屡失效,不断导致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美元霸权 。

金砖银行的建立打破了当前仅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升了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是对欧美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一次重要抗衡。世界本是丰富多彩的,多元的世界经济需要多层次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看似是对美元的削弱,也似乎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成功变革。美元霸权短期难以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道路还会曲折艰难。

但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国际金融体系新需求和世界人民对公平合理的新经济秩序的强烈渴望就像旭日初升、势不可挡。美国有句俗语:你借100美元,你在银行手里。同时,牙买加体系没有制度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完全由逆差国自行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你借1亿美元,银行就在你手里。

从此,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金融工具,道德约束被抛之脑后。目前,发达国家难以单独主导各类全球性事务,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及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中国的经济和外贸总量在金砖国家内位居第一,随着金融合作的持续深入,必将拓展金砖国家间以及金砖国家与其他经济体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互换和投资信贷等业务,这将利于人民币走出国门,对打破美元国际垄断地位、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意义重大。

金砖银行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货币汇率风险和财政困难,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建立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而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国家层面的有益补充。2014年以来,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速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金砖银行对于冲击美元绝对霸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美国一边控制着世界货币,对美元拥有绝对权力。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将借助金砖银行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五国拥有42%的世界人口,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到世界经济的30%,已逐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1976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牙买加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双挂钩,实行了多元本位币和浮动汇率机制。作为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的执行者,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沉浸在70年来的霸权幻想,不寻求自身改变,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只好另起炉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包容性改进。

多层次国际货币体系也需要多元国际货币。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世界当然就被它捆绑在手里。

而在此之前,从二战至今,垄断全球金融体系的是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果显而易见:世界向美国出口产品,美国向世界出口日渐贬值的纸币。